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12月19日訊(記者 林秋穎 晏仔怡)街道巷里,既是事關百姓生活的“里子”,也是影響城市風貌的“面子”。今年以來,光明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緊扣先行示范區“城市文明典范”主線,落實市文明委“重在建設、貴在堅持、利民惠民”精神,深入推進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工作,實現環境干凈整潔、城市舒朗宜居。
日前,光明區最美巷里正式出爐,有的融入墻繪元素,有的古色古香,有的綠植蔥翠,在轄區內呈現出一道別具韻味的街巷風景。
石家社區下石家四巷:因地制宜 墻繪“畫筆”提升顏值
在石家社區下石家四巷,一口幾百年的古井不斷涌出清澈的水,井旁的斑駁外墻,在墻繪“畫筆”下,變成美觀實用的景觀墻,既古樸又充滿生活氣息。
古井。
在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馬田街道石家社區黨委高度注重內外兼修,不僅提升城中村的“顏值”與“氣質”,同時想方設法讓更多的居民參與其中,共建共享社區、美好家園。在改造前,社區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改造需求、主題設定、圖案選擇等方面充分征求居民意見,結合周邊環境和居民需求對改造方案進行“量身定制”,發動社區居民參與其中,更添“家”的認同感和歸宿感。這些墻面涂鴉,以墻面為畫布,以周邊環境為點綴,以村史文化為載體,因地制宜對城中村環境進行提質改造,用一幅幅創意十足又充滿文明氣息的涂鴉畫替代了原本破舊的墻面和冷冰冰的井蓋,讓下石家搖身一變成為最美城中村和新晉網紅打卡地。
創意涂鴉墻。
石家社區此次改造共完成墻體及地面手繪約280平方米,石家社區黨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前期的征求意見時,很多居民提議要在細節上增加美的元素,經社區黨委研究,最后采用這種創意手繪進行環境改造,不僅找到社區提質市容環境的新途徑,同時向群眾傳播綠色環保及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文明理念,真是一舉多得!”
逕口古村耕讀小巷:悠悠古韻 留住歷史文化記憶
從步入耕讀小巷的那一刻,猶如時光穿越一樣,悠悠古韻,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眼前斑駁的古墻,干凈的青石板路面,九扇古色古香的飛檐木門樓,小巷兩側綠意盎然的翠竹、芭蕉和花草,寫意舒適。
小巷兩側綠意盎然的翠竹、芭蕉和花草,寫意舒適。
到了晚上,華燈下,品田園咖啡奶茶,宿精品詩意民宿,品嘗家宴美食,體驗茶藝書畫活動。豐富業態的煙火氣息,令人流連忘返。
耕讀小巷位于逕口舊村黃氏大宗祠廣場旁邊,小巷全長80米左右,右邊是有六百多年歷史的文物建筑黃氏大宗祠,左邊是中式精品民宿耕讀別院和適廬家宴文化雅舍。
歷經兩年打造,小巷發生大變樣,充分挖掘區域周邊古井、文物建筑等歷史文物價值,將廢棄的瓦房進行修繕改造,讓巷道煥然一新,留住了歷史文化記憶,提升了城市內涵品質。
悠悠古韻。
為持續保持提升后的市容環境衛生,逕口社區城市品質執法分隊立足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穩步推行市容環境精細化、常態化、長效化管理模式,落實日常巡查常態化,以問題為導向,以群眾滿意為目標,扎實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截至目前,累計出動工作人員500余人次,對巷道環境進行大力整治,規范門前晾曬40余起,取締占道經營30余起,戶外廣告牌10余起,暫扣各類違規物品10余件。采取加大周邊的巡查整治力度,錯時值守等方法,力爭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確保發現問題立即整改,確保整治成效。
碧眼新村一、二區巷道:加強管理 打造宜居生活環境
“巷子干凈了,路面平整了,兩側美觀了,這樣的環境讓人幸福感十足?!笔忻顸S先生看見家門口的大變化,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在碧眼新村巷道,許多居民樓前和陽臺種上了綠植,一步一景處處閑情雅致,絢爛的三角梅攀附在高樓一側,宛如巨大的花“瀑布”從樓頂傾瀉而下,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巷里干凈整潔。
碧眼新村一、二區位于光明街道碧眼社區碧眼新村中心區域,該條巷道是居民出入的主要通道,經前期整體提升工程優化后,鋪設了瀝青路面,同時在道路旁設置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位,解決了機動車、非機動車亂停放問題。提升工程還對道路中央污水井、電信線纜井等井蓋做防噪音處理,進一步提升居民居住環境。
為持續加強巷道管理,碧眼社區發揮網格員和物業公司“前哨”作用,對巷道存在的亂堆放、亂粘貼、道路破損和井蓋異響等影響美觀、通行的問題,及時反饋職能部門跟蹤處置,提升居民宜居感、幸福感。并加強宣傳聯動,壓實主體責任,通過微信居民群、致居民一封信、組建文明巡邏隊等方式,營造濃厚氛圍,發揮居民、租客、商鋪業主的主人翁精神,共建美麗干凈的家園環境。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光明區在行動